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生风采 >> 正文
品计算机艺术 悟AI与人类关系——201821班“我的班级我的家”活动
发布时间: 2020-10-26

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凝聚近现代人类思想、科技于一体,那它大概是一件计算机艺术品。

金秋十月,伴着和煦轻柔的秋风,201821班的30位同学在10月21日齐聚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,开展“我的班级我的家”活动。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流行的今天,一齐选择通信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对科技怀揣着无限幻想。在当下的算法时代,技术与艺术相互激发的情境之下,今年秋天,30位同学不止为红叶而停留,共同期待一场计算机与艺术的邂逅。


何谓计算机艺术?即计算机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对艺术进行分析研究,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艺术创作。从计算机信息处理角度看,艺术创作可被看作是对视、听、触觉等模式信息的一种艺术性加工处理工作。其中有规律、重复、相称、和谐等性质的大量繁琐的技巧性体力劳动和一些非创造性脑力劳动,如用计算机完成,可使人集中精力更好地发挥创作才能。计算机艺术的概念较为抽象,但总的来说就是艺术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方式,如编程、算法、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主题。


1.艺术的形式带来温度

代码是冰冷的,只有变量、命令和结果,算法等同样如此。计算机很聪明,却又有点“傻”,只会按要求做事,不掺杂任何情感。但当艺术家的思想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时,一切都会变得不同。在第一板块的参观中,我们见到了生成式虚拟现实互动装置《世界的起源》通过不断变化的黑白虚拟画面模仿了一个由不断繁殖、分裂的、融合的细胞构成的一个有机世界,通过计算机技术,艺术家将细胞这种生命的基本元素和像素这种人工“生命”的基本元素混合;看到了使用像素点和二进制代码来创作的节奏灯光作品《椭圆》通过262根镜面不锈钢棒和近两万个可单独定位的白色LED灯组成,起伏不定的光以精心编排的节奏徐徐晕开,变幻成星辰、银河,以及其他宇宙现象,而代码作为不可见的媒介为本无生命的物质赋予了生命,唤起了生命的温度;《超自然2020》用算法创造了一个人造生命的世界,在生长、盛放和枯萎的循环里周而复始。每种植物都遵循着自身特有的“生命周期”,花园也因此持续更新和变换,成为了一个多样化的人造天堂,重唤着美与生命;当观众站到《昆虫人》的屏幕前时,会看到自己身体的轮廓出现在屏幕中,随后人造蚂蚁聚拢而来,栖息在自己的影像上,艺术家以此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。艺术的形式,为计算机带来温度。




2.生成艺术:无限的语言

编程不仅是一种技术,也是一种语言。艺术家将这种语言从交流功能中解放出来,使其转化为诗意的载体。艺术为编程换上华丽的外衣,编程语言赋予艺术“无限”的特质,在代码的循环中,作品永远在变化,甚或经历数百万次的变奏——艺术走向了无限。在第二单元的作品中,屏幕上的蒲公英随风轻微摆动,在感受到传感器传来不同程度的吹风时,蒲公英绒球上的冠毛便会飞舞向空中,随后缓慢下落重新聚集成新的伞状绒球,等待着下一个与它互动的观众;代码和数据条以超高帧率在屏幕上不停滚动闪烁,犹如不停切换却从不重复的电影画面,伴随着深邃且科技感的电波声,“滴…滴…”,震撼观者心灵,使人深陷其中;LED的闪光灯在三块分屏上随机流动,形成毫无规律的流光,流光又绘成格式图案,留给人们无限想象。艺术的无限性,在这些艺术品中得到彰显。

3.AI技术——在“创造”中创造

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于1956年,机器人艺术先驱尼古拉·舍费尔曾在同一年展望未来:“从今往后,艺术家的角色不再是创造作品,而是创造“创造”本身”。艺术家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,创造出具备自我学习、自我探索能力的AI机器,使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属于自己的工作特点与风格(例如作画时的颜色与画风),从而挖掘其艺术潜能,赋予其创造的能力,使人工智能成为艺术家理想的助手,因此称为“在‘创造’中创造”。第三单元展区中央摆着一幅巨大的长卷,通过识别、感光,三个小机器人在白纸上分散行走,凭借着学习和记忆洒下不同的颜料,勾勒出独属于它们的形状,引得同学们驻足围观。

走着走着,我们已经来到展览区的尽头,内心还处于震撼之中,脚下却已到达终点。空灵的电波声还在耳边回荡,互动式装置带来的感受仍记忆犹新。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,也许这就是计算机的魅力。当二者交融一处时,那种对视觉、对内心带来的冲击,我们不会忘记。



Baidu
sogou